六不总理——段祺瑞

发布时间:2009-06-17  浏览次数:1679


  在弥留之际,依旧忧国忧民,留下亲笔遗嘱“八勿”,阐述复兴之道,足可传世。其中说:  
  余年已七十有余,一朝怛化,揆诸生寄死归之理,一切无所萦怀,惟我瞻四方,蹙国万里,民穷财尽,实所痛心,生平不喜多言,往日曲突徒薪之谋,国人或不尽省记,今则本识途之验,为将死之鸣,愿我国人静听而力行焉!则余生虽死犹生,九原瞑目矣。国虽微弱,必有复兴直道,亦至简单。  
 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,  
  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,  
  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,  
  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。  

讲外交者,勿忘巩固国防;  
  司教育者,勿忘保存国粹;  
  治家者,勿弃国有之礼教;  
  求学者,勿鹜时尚之纷华。  
  本此八勿,以应万有,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,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。余生平不事生产,后人宜体我乐道安贫之意,丧葬力崇节简,殓以居士服,毋以荤腥馈祭。此嘱。  
  附录:三一八惨案始末 
  1926312日,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期间守卫在大沽口,遭日军二艘护卫舰炮击,造成死伤十数人,国民军开炮还击将日军逐出大沽口。事后,日军以国民军破坏《辛丑条约》为理由,纠合英美等八国公使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,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使,限令二十四小时内答复,否则武力解决。  
  328日国民党北京执行部、中共北方市委、学生联合会等近十个机关团体与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“反对八国最后通牒”的国民示威大会。会后,游行队伍有李大钊率领,来到铁狮子胡同东口,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,并推代表与段的卫士长交涉,要求开门放队伍进去,请段祺瑞和国务总理出来见面,段祺瑞命令政府内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,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,伤200多人的惨剧。死者中包括北大学生刘和珍。  
  惨案发生后,中国知识界和媒体同仇敌忾,一大批知识界名人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,鲁迅先生停止正常创作,一连写了七篇檄文,其中就有著名的《纪念刘和珍君》;《语丝》、《国民新报》、《京报》等报刊也纷纷发表消息和评论,12天内连续发表上百篇文章。  
  一周后,执政的国务院总辞职,执政的段祺瑞颁布“抚恤令”,在惨案发生后不到一个月内,段祺瑞政府就在全国上下的抗议声中倒台。  
  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学生后,一声长叹,说:“一世清名毁于一旦”随即赶到现场,面对死者长跪不起,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,既使在后来重病期间,家人劝他开荤以加强营养,他亦严辞拒绝,说:“人可死,荤不可开。”  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