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忧后乐切切情 造福人民留美名 ——范仲淹知饶州故事

发布时间:2009-06-17  浏览次数:1784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严明狱规,防止冤案发生
    范仲淹一生勤政有民,体察民情。他来饶州不久,就接待了很多前来申冤的百姓,有很多案件,他都亲自审理。有一天,鄱阳县的一个妇女牵着两个孩童跪拜在署衙前喊冤,范仲淹听到有人喊冤,马上前去询问究竟,那妇人悲伤地说:“我丈夫冤死在狱中,请大人做主,为我丈夫申冤!”范仲淹安慰了那妇人后,立即去到县城监狱,亲自调查审理此案。通过调查审理此案,证实了这妇人的丈夫真是在狱中遭严刑拷打而死,而且还了解到监狱中经常发生囚犯死亡现象。范仲淹对此十分震怒,严厉处罚了狱中看守官,并下令饶州各县严禁狱中滥用刑法,严刑逼供。他还要求部下办案必须慎重,多做调查研究,重证据。这样,使监狱有了严明的狱规。从此,很多案情均能获得公正的处理,百姓感恩戴德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扶弱济贫,爱惜人才
    饶州城里有一位很有文才的穷书生。一天,这个穷书生在署衙门前等待着求见范大人,不多时便见到了范仲淹。范仲淹从书生的谈吐中,发现书生很有才气,且有报国大志,也得知书生的生活极端贫困,连饭都没有饱食过一餐,家中毫无分文,还想进京科考。范仲淹很同情他的处境,也很欣赏他的才华和志向,于是便想出一个主意,叫随从拿出纸墨,令随从陪同穷书生前往饶州城东荐福寺,拓欧阳询的碑帖,去就京师售买,每本可获千钱。按当时的规定这个碑刻是不可随便拓印的,由于有范仲淹的手令,寺中和尚答应了给书生拓印,但因天色已晚,准备第二天再拓。不料,这一夜之间雷雨大作,雷雨将石碑击得粉碎。穷书生伤心地只怨自己命运不佳。典故“时来风送滕王阁,运去雷轰荐福寺”的后一句指的就是此事。范仲淹也为此而叹惜,为了使穷书生不失科考的良机,便以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银两送给穷书生,穷书生含泪收下,赴京科考去了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防火减灾  疏渠整市
    古代的饶州城,水上交通非常发达,来这里做生意的商贾云集。由于管理不善,市面混乱,环境卫生很差,还经常发生火灾,城里的百姓无不为此而担忧。饶州历任知州均无法整治这种状况。范仲淹通过调查,发现了问题,便立即下令疏通沟渠,将市内龌龊之水引入郊外,他昼夜不歇,亲自到实地监工,当时的新桥、大龙桥、小龙桥,永平门外的浮桥下的沟渠在一个月之内全部疏通,使整个市面焕然一新。为了防止火灾发生,他下令在城内挖了很多水井,今天鄱阳镇的很多古井都是那个时候挖的。老百姓感激地说:“用水不忘范仲淹。

 

 

 

 

Baidu
map